
十五年!在时光的长河里,或许只是一瞬;但在无数渴望知识的眼眸中,这却是一段足以改变命运的漫长旅程!
那是十五载春秋汇聚的书声朗朗,是粉笔划过黑板、点亮心灯的清脆回响!
那是十五个寒暑累积的坚实脚印,踏过崎岖山路,走进明亮学堂,托举起一张张纯真而充满希望的笑脸!
今天,当成长之树成立十五周年的钟声敲响,我们热血沸腾!
回望来路,每一份无私的奉献都如星光,穿透阴霾,照亮前行的方向;每一次温暖的牵手,都汇聚成磅礴的暖流,融化坚冰,浇灌出梦想的绿洲!
这不是简单的纪念,而是一场属于所有爱心同路人的荣耀庆典,是无数被点亮的生命之光,共同谱写的壮丽诗篇!
2025年8月9日,成长之树成立十五周年总结活动在苏州市吴中区长桥实验小学礼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成长之树大家庭的大树、小树以及志愿者三百多人,济济一堂,分享小树成长的喜悦,展示大树奉献的风采,总结十五年的艰辛与辉煌,共同畅想美好的未来。


小树传奇
活动从上午八点开始签到,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九点整,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然后打破常规,首先把成长之树真正的主角——小树请上台。

上台的是来自贵州、四川、青海、江西、江苏等地的10名小树代表,他们不顾路途遥远和天气炎热,奔赴现场表达他们的喜悦和感激,他们要把所有小树的心声传达出来。

一位来自四川石渠的藏族孩子为了赶上活动,7月30日就从家乡出发,经过不少波折,终于按时到达。

让人欣喜的是,他们之中有的已经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有的是在读硕士研究生;在上小学和中学的孩子也都阳光自信。接着,两位小树做了书面发言,介绍了他们与成长之树结缘的故事,他们朴实真挚的叙述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园丁故事
掌声接着掌声,两位老师在掌声中相继登台。
一位已经在全国各地贫困山区支教了将近二十年的无锡籍邹老师,讲述了自己为何坚持义务支教的初心、这条道路的艰辛以及遇见成长之树的幸运。

另一位来自四川藏区极其偏僻之地的藏族小学校长,用藏语(志愿者翻译)讲述了自己如何顽强坚守岗位直至让自己的妹妹也加入教学一线的感人故事,现场人人动容,啧啧赞叹。

大树风采
成长之树作为一家公益助学组织,各位资助者——大树无疑是主力军。现场两位大树崔云、高世红分别分享了他们对成长之树的认识以及他们在其中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

在专职人员介绍了成长之树的助学模式之后,成长之树理事长汤永坚做十五周年总结。他的总结摆脱窠臼不落俗套,以一个老友的“经典”疑问为触发点,用四个故事予以有力回答,赢得现场热烈掌声。最后他以几个数据给出了“坚持”的答卷:2011-2025年,成长之树大家庭的大树从36人发展到5997人;小树从18人增加到13671人,其中考取大学人数为1202+人;资助的老师160人。

苏州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苏州市民政局原副局长胡跃忠先生对活动献上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作为十五周年总结的重头戏,《成长之树》纪实文集一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策划、组稿、修改、编审,直至联系出版社、请求资助等等一系列艰辛的努力,终于在活动之前顺利出版。为了庆祝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活动现场举行了首发仪式。几位嘉宾在台下的欢呼声中上台剪彩。现场爱心人士踊跃购买,场面激动人心。

同样激动人心的还有两项活动,一项是千里之外的甘肃爱心人士怀玉先生为支持成长之树的事业,专门在成长之树设立的怀玉爱心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另一项是成长之树致敬三位“公益人物”——陈东兴、蔡连生和徐声波,这三位为成长之树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至关重要的贡献。

上午的活动在大树一百人展示和成长之树名誉理事长徐声波先生充满哲理的总结之后告一段落。



下午一点多,活动继续进行。首先进行的是《成长之路》纪实电影首映礼。主持人对创作人员作现场采访。

短片《成长之路》作为十五周年纪念的另一重头戏,是由一对爱心母女沙娜、李佳蔚联手倾情创作的,现场采访展现了她俩为此两年来呕心沥血、艰辛备尝的幕后故事。接着全场人员一起观赏了这部反映自己所在大家庭的真实影片,许多人被感动得热泪涟涟。大家纷纷表示,影片真实感人,对自己所投入的公益助学事业更加感到神圣和崇高,也为自己能有幸加入到成长之树而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

精彩演出
活动最后在欢乐的节目中收场——长桥实验小学和韵管乐团和扬州茉莉花盲童管乐团分别献上了精彩的演出。


义拍义卖
现场还进行了义卖义拍活动。几位苏州书画家到现场挥毫助阵。


8月10日上午,会议厅里,熟悉的笑声如溪流汇聚。这场活动是昨日“成长之树”15周年庆典的温暖续章,我们将一起为它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石渠县教育和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杨波先生;赫章县教育局班子成员,赫章县教育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宋丽女士;怀玉爱心公益中心理事长怀玉先生;赫章县思源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肖赟先生;许昌市社会工作行业协会会长王云辉先生;以及从各地赶来的驻点志愿者们,小树们,大树们参与了本次总结会。每一份千里迢迢的奔赴都书写着了大家对公益的热忱。
需求调查报告
15载春秋,成长之树沉淀下的数据已经足够庞大,为了使服务越来越专业,关怀越来越深入,帮扶越来越精准,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时间对接了80所学校开展问卷调查,会上陈尘老师首先就成长之树需求调查报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尽分享,为这份公益事业的未来勾勒出更清晰的轮廓。

现况和需求
杨波局长介绍了石渠的现状:目前,石渠不少家长对教育的认知仍显落后,他希望与成长之树合作,从家庭思想层面给予心理干预,同时为孩子们支援防寒衣物,组织医疗团队帮助当地患有结核病、眼疾的孩子,更新电子教学设备,让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能在更好些的环境中成长。

宋丽主任谈及赫章县时,言语中带着对家乡的热爱与期盼。赫章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却拥有丰富的旅游和矿产资源,9 月的阿西里西花海更是惊艳绽放,她热情地欢迎大家前去做客。同时,当地家庭教育观念亟待转变。“那些得到资助的孩子能多读几年书,我们也希望去守护孩子们的纯真和快乐。”宋主任真诚地说。

肖校长感慨:与成长之树结识已经10年有余。他仍清晰记得,十几年前,第一次见到从苏州这样发达且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走来的志愿者,内心激动万分。“成长之树” 不仅在学习上、心理上一路陪伴,还有书信交流,更能让人清楚地看到资金去向,是一个透明而充满温度的组织。同步课堂让村小的孩子们拥有了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让他们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平等地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肖校长期盼,“成长之树” 能将希望的种子散播到更多需要的角落。
经历与感悟
现场的驻点志愿者们和大树们也纷纷讲述着各自的经历与感悟:有留守儿童因缺乏关爱而沉默寡言的,有悄然消失在学校里的孩子让人牵挂的,有失去双亲的孩子令人心疼的;有志愿者为走访学生摔下山却又坚强爬起来的,还有志愿者带着孩子来感受这份公益力量的;有大树毫不吝啬地拿出家中很多古董进行拍卖捐款的,也有大树带领 “成长之树” 成员走进其他组织学习经验的;更有对 “善” 的深刻思考与探讨,每一个故事都触动着大家。

嘉宾小结时,怀玉先生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一棵小树,却见证了许多纯粹的人,为他们的无私而感动。“我只是在最基础的地方做些微薄的小事,能有机会为孩子们做些事,是我的荣幸。” 他还表示,将用自己的方式继续支持 “成长之树”。

会上有人说:慈善并不是口号,而是用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唤醒身边人的善。
会上有人说:成长之树的每个人都期待,再也没有消失在学校里的孩子。
会上有人说:这个世界会有破破烂烂,但又有这么多人愿意去缝缝补补。
会上有人说:我们用最纯粹的善,让爱在这一时刻变成永恒。


回望十五年,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累积,更是一条由爱与信念铺就的长路。
我们见证过破土而出的稚嫩新芽,如何迎着风雨长成坚韧的树苗;我们聆听过被知识唤醒的心灵,如何在寂静的山谷里发出属于自己的嘹亮回响。每一张因获得机会而绽放的笑脸,每一封跨越山河、承载着思念与感激的信笺,都是时间赠予我们最珍贵的勋章,无声诉说着坚持的意义。
十五年,像一片片落叶,飘落大地,悄然滋养着更广阔的森林。那些曾经被我们牵起的小手,终将长成有力的臂膀,去支撑起他们自己的天空,去温暖下一个需要帮助的肩膀。这,就是公益生生不息的循环,是善和爱最动人的传递。
庆典的烟火终将散去,但心中的火种永不熄灭。十五周年,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充满可能的路标。它提醒我们:教育是点燃未来的薪火,而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拥有改变星辰大海轨迹的力量。前路或许仍有荆棘,但只要我们依然相信,依然携手,那束穿透黑暗、照亮梦想的光,就永远不会黯淡。
让我们带着这份沉淀的感动与深刻的领悟,继续前行。因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知识的晴空下自由翱翔,让每一份微光都能汇聚成照亮世界的星河——这,就是我们为之奋斗不息、且永远值得奔赴的远方!
下一个十五年,愿我们依然并肩,让爱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