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提示音的响起,小王收到了一条来自成长之树的提示短信“您的捐款已被签收”。这已经是小王加入成长之树第七个年头了,然而在这里,小王还只是个新人,今年,成长之树已经默默走过了15个年头,对于小王,他并不想提及他的名字,因为他有一个更光荣的名字,叫大树。
究竟是怎样的一家公益组织,可以让这一棵棵平凡的大树甘之若饴的默默奉献十五年呢?究竟是怎样的一家公益组织,可以在十五年捐助超一万个孩子完成学业,给他们的人生更丰富的选择呢?又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建设,让这家公益组织在物欲横流浮躁喧哗的十五年内,从四个人的团体成长为拥有近6千名会员,却仍然能保持着始终被信任和支持呢?
一对一资助制度
成长之树采用一对一资助管理系统。当需要资助的孩子提交申请后,成长之树的志愿者会进行实地走访,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验来复核孩子的实际情况,并在走访后提交走访报告。
如果孩子符合组织资助的条件,孩子的基本信息会在成长之树资助系统呈现,此时,资助人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资助的孩子,从此,这个选择就成为了资助人和被资助人之间的纽带。
只要孩子依旧在学校继续学业,资助人就可以通过成长之树资助系统查询到孩子资助款的领取状况,孩子的来信也会通过成长之树资助系统转交到资助人手上。
选择这样严谨的资助方式,成长之树让每一个资助人的款项都有了明确的去向,确保每一分资助善款都给到受助人手中。

专项资助制度
老任最初是汤老师在山区看到没有书包的孩子们时想到的外援,起初汤老师只是想化一场仅仅十八个书包的“缘”,然而这个“缘”却在老任手上从十八个书包变成600个书包,而最终成为成长之树的另一个运行模式——专项资助项目,老任也从汤老师的老友成为了成长之树的发起人之一。
专项资助制度作为与一对一资助制度的并行的方案,是成长之树助学的两架马车之一,对在校孩子的资助过程中,专线资助项目根据各地的实际需求,灵活且有针对的解决当地孩子、学校遇到的实际困难。
至今,运动鞋书包项目,校服项目,教学基金项目,同步课堂等都在多年的持续运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树发展机制
助学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尽管近些年国家在各地孩子的求学之路上给予了各种政策的支持和补贴,可是交通不便,家庭劳动力的缺乏等现实问题仍然常常成为阻挡孩子完成学业的障碍。稳定持续的支持是帮助孩子留在学校的关键。
“1+1”是成长之树发展大树的模式,前面的“1”是指已经成为大树的人,后面的“1”指新发展的大树,这就使得成长之树的捐助人体系稳定且紧密。
基于对推荐者的信任衍生至对组织的信任,也使得组织本身因拥有了更多同频同心而成为价值观和慈善观一致的机构。
这样的机构减少了组织内部的内耗,也让运作效率更高更快。
注册流程本身也是对捐助者的考验,秉持着强大稳定的内核,不计回报的捐助成为了为孩子们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也让成长之树的大树们连成了牢不可破的森林屏障。
(大树指资助人和志愿者)

财务公开制度
成长之树的财务公开制度将每一笔捐助款都在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同步公开。每一笔捐助款项都会通过财务公开制度向公众展示,您可以查询到每笔款项的去处和实际使用状况。
成长之树采用专款专用制度,助学捐助款不抽取任何管理费,组织运营的管理费用会通过专属捐助项目进行募集。为了降低管理费用,成长之树还衍生出了很多近乎不近人情的细分制度。
比如,办公室的空调开放需要四名工作人员中的至少三人同意;而每个月工作团队线下会议的工作餐,也在物价节节攀升的今天依然保持着10元制度,从10元的盒饭,变成10元的素馄饨,时至今日,工作餐成为了团队团建的一部分——节俭生活的实践。
严格的财务公开制度不止包括对募集资金,管理基金的公示,还包括了严格的财务审计制度。经得起大众的审视,更经得起专业会计师团队审计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成长之树在公开透明中发展保驾护航。

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成长之树的组织壮大,筹款的方式也逐渐多元化。爱心义卖,义拍,物资捐助,线上公益平台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方式募集的款项都必须进入成长之树的企业账户,并依照财务公开制度进行公示。
对于志愿者以成长之树组织成员身份收到的物资,礼品等,也会以义卖义拍品的方式进入组织账户,汇入为孩子们助力的涓涓细流。

走访与助学金发放制度
成长之树对于每一个申请资助的孩子采取走访制,志愿者自愿、自费,用基于自身的独立视角对被资助者进行实地访问,之后向组织提供独立判断,同时将助学金亲手交到每一被资助的孩子手上。就是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却是成长之树内部的顶流活动,热门线路更是需要提前“抢票”。
在分秒必争的当下,短则一两天,长则七八天的走访,对志愿者来说,更像是一场洗净浮华的“充电”,在路上,我们见到的并不只是人间疾苦,更多的是闪耀的人性的光辉。

被资助人审核制度
成长之树的被资助人审核制度以孩子的生活背景为基础,以实际需求为唯一条件,只要孩子还留在学校,只要困难依旧存在,成长之树就会持续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首次审核经志愿者走访通过后,之后的每年会由老师、志愿者或孩子本人提交更新信息,再经由助学款实地发放的过程进行核实,让被资助人的审核制度成为闭环。

隐私保护制度
大数据时代,隐私似乎是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的东西,互联网会给每个人15分钟成为世界的焦点,有火出圈的少年丁真,也有争议不断的各个明星捐助事故。
在单纯的初心下,尽管捐助者大树和被捐助的小树之间充满了牵挂,成长之树仍然用不提供直接联系方式,不鼓励见面,不做深入交往,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等严格的隐私保护制度将这个牵挂平衡在了应有的位置。
同时,孩子们的隐私也被严格保护,所有公开照片都需要对他们的面部进行遮挡,以保护他们的权益。

组织管理及民主表决
成长之树的组织结构非常规范,组织的最高权力属于全体资助人。组织设立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常务理事会是成长之树的决策机构,常务理事从理事中产生,理事从资助人和志愿者中产生。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各种重大事项,包括聘任解聘工作小组组长,内部机构的设置、年度财务的预算决算方案、管理基金的募集等。
如果说理事会是组织的发动机,那么监事会就是组织的制动系统——刹车。成长之树的制动系统功能非常强大,他确保了组织的平稳有序发展。成长之树的监事会职责是检查本组织的财务,对本组织的理事、工作小组组长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出现损害本组织的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
组织运行过程中,民主表决制度是保证组织精准决策的方式。然而,如果遇到票数相同该如何决策呢?年龄加权法的运用不但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成为了让组织保持年轻态的不二法门。当投票票数相同时,用投票参与者的年龄进行加权,采用年龄更小的一方的决策,让组织决策也更能够与时俱进。

独立观察员制度
成长之树特有的独立观察员由组织以外的专业人士担任,每年会通过他们第三方的独立视角对成长之树的组织结构,工作实施等方面进行“体检”。
这一制度的建立是为了避免组织内成员身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可能状况,可以用不一样的视角为组织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多元的角度和方向。

十五年的积淀,成长之树还有很多具体制度小编未尽其详。而这些用一句话描述的制度背后,却往往是成长之树发起人,理事会,监事会,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等众多耕耘者长达数月,数年的付出,他们的奔走,争论,纠结,被质疑,被期待,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最终才炼化成了这一根根支撑着成长之树的强壮骨骼。
用成长之树志愿者常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
感谢孩子们给我们表达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