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于跟万玉娇的一个约定,十五年后的春节得以再访泰和
春节东乡泰和走访报名链接发布后,有九名志愿者报名参加,要走访30个学生家庭,其中东乡20个,泰和10个。泰和的走访任务较轻,我就想是不是可以跟最初资助的18个学生见个面,了解一下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这也是我的牵挂。于是,我把这个想法跟当地的志愿者做了沟通,第二天志愿者告诉我,“大部分同学都通知了,听说你会来都非常高兴”。
座谈会安排在上模学校召开,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小学和初中合并了。跟之前的小学和初中相比,眼前的学校可以称得上“豪华”。孩子们早早地来到学校,当我踏进会议室的时候,瞬间被温暖包围,“汤老师好”“汤老师好”。我从记忆深处慢慢地搜寻着他们的名字,郭德浩、曽依萍、吴冬生、肖前培、肖烈城、罗艺、罗梦、郭慧敏、曾鑫、刘欢、刘莉……
之前,我陆陆续续地了解了少部分孩子的去向。那个令无数人牵挂的谢子晨,去年六月份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化工企业任职,九月份去参军,当了地勤服务的航空兵。那个一直怀有数学梦的郭桂妹由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先在深圳一所中学任教,两年后申请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数学方面的研究生,现研究生巳毕业,仍在深圳工作。那个颇有经营头脑的龙细,师范毕业后回自己母校任教,同时,业余时间还承包了一个游泳池,专教人学游泳,别人都尊称他为“龙经理”。那个“小大人”吴检美研究生毕业后在苏州常熟一所中学教历史。
我跟孩子们讲了成长之树十五年走过的路,我告诉孩子们泰和是成长之树出发的地方,上模乡更是成长之树的根。孩子们回忆着跟成长之树的点点滴滴,罗艺说,那个十五年前给的包包还在背,虽然有些陈旧,但一直不舍得扔。郭德浩说,那件羽绒服穿了好多年。吴冬生说,去井冈山夏令营我是那个半蹲着拿横幅的那个。我了解到大多数孩子都有了理想的工作,有的在广州,有的在深圳,有的在赣州,有的在吉安。有的刚刚结婚,有的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当然还有正在热恋中的,还有正在寻找意中人的……有的在民营企业,有的在外资企业,有的在学校,有的医院,还有的准备考编……第一批资助的18个学生中,15个考取大学(其中5个研究生毕业),2个未读高中,1个随父母转外地无后续联系。
会上,我把一个想法跟大家作了交流,就是后期泰和新申请学生家庭的走访任务可以由在当地工作的学生组成志愿者走访小分队去完成。勉励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能所力及的基础上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都纷纷表示大力支持。
十五前的小树都长大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从他们的微笑里,我发现了无尽的温暖,它如同一朵花,绽放着生活的美好,他们的现状真切地告诉我,努力不会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陪伴你,比如成就,比如成长,比如开花结果的美好。
愿我们所有的努力,都终将迎来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