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因为是早上六点二十五分的飞机,昨天下午苏州的一位志愿者就把我们一行5人送到了距浦东机场10多公里的一家宾馆提前住下。今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出发了。先从浦东飞到西宁中转。上午十点半左右到达西宁机场,和汤老师,还有南京过来的志愿者方记者会合。方记者还带上了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准备让孩子也好好体验一下生活。
从西宁飞到玉树,已是下午一点半左右。石渠来的司机早已在出口处等候。他热情地给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用崇高的藏族礼仪表示欢迎之意。
一上车,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去往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石渠县真达乡中心校。
车开不久,也许是高原反应,也许是山路崎岖晕车的缘故,方记者儿子一路上不断地要停车呕吐。看着小孩子这么难受,而我们又无能为力,心里不免为本次行程担心起来。
大概开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真达乡中心校。今天是星期天,学校没其他学生,只有下午早早到校等候我们的21位受助学生,还有在校门口等着的部分家长。
我们在老师带领下到了孩子们集中的教室,马上办起了发放手续,其中有一帮一项目资助的15位学生,还为每个学生每人拍摄三张照片作为项目反馈资料。

去年,相城区南师大苏州实验学校和吴江区苏州湾外国语学校通过成长之树,捐资翻修了真达学校的食堂和宿舍楼屋顶,这次方记者特地带了无人机,拍摄了屋顶翻修后的高清照。
最后,我们还请学校校长简单介绍了屋顶翻修的基本情况,并和全体受助学生在球场上合影留念。

离开真达乡已是下午四点半,我们还想快马加鞭去到今天的另外两所学校:洛须镇的片区寄宿制学校和邓柯中学。
沿着金沙江弯弯曲曲一路前行,出人意料的是车行一小时后,前方堵车了,长长的车队一动不动。下车一打听,原来是前面出现了山体滑坡,远远望见一台挖掘机正在忙着抢修道路。
这时天气骤冷,天空中飘起了小雪,一会儿又下起雨来。我们坐在车中,冷得跺脚。加上今天一整天没吃上饭,饿得人心里惶惶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现在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饥寒交迫,束手无策。
邓柯中学的唐校长见我们迟迟未到,也打电话过来了。现在距洛须镇大概有40多公里,我们商量了一下,准备叫他买些干粮,派车来接应。两所学校的受助学生不再空等,暂时回去,今天的任务是没法完成了。
好在和唐校长通话不久,大概七点左右,前面的滑坡障碍打通了。我们就一路摸黑前行,晚上八点左右到达了洛须镇。唐校长帮我们联系了党校招待所,今晚原计划住在石渠县城,现在只能先在洛须过渡一晚。出行的第一天就这样从凌晨四点到晚上八点在一路颠簸中过去了。
4月22日。今天八点半,我们直奔邓柯中学,完成昨天没来得及发放的任务。唐校长已在校门口等候。他先带着我们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据介绍,整个学校占地230亩,总投资2.5亿元。学校的硬件设施齐全,是石渠县倾力打造的一所重点中学。我们边走边看,确实能深深感受到学校管理精细,校园文化浓厚。
接着,我们集中报告厅,进行助学金发放仪式。为了节省时间,洛须片区寄宿制学校的受助学生也早早到了邓柯中学等候,我们两所学校共21位学生一起发放,很快完成了任务。
上午九点半左右,我们告别邓柯中学。方记者父子由于担心更厉害的高反留在洛须镇,司机泽仁带着我和汤老师在冰天雪地的高原上翻山越岭前往石渠县城。
冰封的道路积着厚厚的雪,几乎看不清前行的路面,安全起见,我们只能缓慢前行。翻过海拨4825米的莫拉山垭口,离石渠县城就越来越近了。

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十一点半我们终于到达县城。志愿者降拥拉姆和教育局资助中心的张雪莲老师安排了较为丰盛的午餐,但我耳鸣气短,高反明显增强,没什么胃口,但也强迫自己尽量多吃一点,下午要去离县城最远的学校。
用餐不到半小时,十二点多一点,我们就直接出发去最偏僻的长须贡玛乡查加村教学点。大概有170公里左右的路程。张雪莲老师陪我们同往。
车子沿着山谷开了大约三个小时,下午三点多到了查加村教学点。
教学点只设一年级一个班,17、8个学生,孩子年龄大小不一,有的六,七岁,有的可能已十多岁。学校只有两位老师,就是校长嘠玛和他的妹妹。学校条件非常艰苦,兄妹俩住在学校生活也非常不便。我被兄妹俩的无私奉献
精神深深感动。听说查加是最原始的部落,现在国家给每户人家统一造了标准的住房,才算有了稳定的定居点,也才有了小孩子上学的可能。
我们在查加呆了半个多小时,告别了嘎玛校长和他妹妹前往今天的最后一个学校:瓦须乡中心校。
沿着山间弯弯曲曲的小道又开了两个多小时,下午六点左右才到达目的地。瓦须乡中心校有50位受助学生,我们抓紧时间,分头进行签名、发放。因为是新增加的受助学校,活动结束前,汤老师还集中大家介绍了我们成长之树的基本情况。
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选择了两位学生进行家庭走访。意想不到的是第一位学生家里竟有兄弟姐妹7人,而妈妈才35岁。第二位学生家里也有5个兄弟姐妹。好在国家的民族政策好,每年按家庭人数发放补贴,基本能解决一家的温饱问题。可惜的是乡镇中心校只设1-4年级,要是再往上升只能到石渠县城的完小上学,因此好多孩子读到四年级就不愿离开父母,都辍学在家了。
傍晚七点半,离开瓦须乡准备到阿日扎和我们另一组会合,一起用餐。又是两个多小时路程,到晚上十点左右才和从青海到石渠的陈尘老师及蔡总一组碰面,阿日扎中心校校长早已作好准备,特地关照一家饭店延迟打烊,匆匆忙忙用完餐,还要一个多小时赶到石渠住宿。一路上下起了大雪,司机泽仁探着头,小心翼翼地开着车,终于到晚上十二点,抵达了宾馆。
因为还需要将第二天去的几个学校助学金分装好,我和张雪莲老师继续作战,到凌晨一点多完成了三个学校的分装任务。说实话,一天下来,行程八,九百公里,时间从早上八点到凌晨一点多,感觉整个人都散架了,加上高反,只想一头扎在床上,可又头疼、口渴、胸闷睡不着。
4月23日。今天我和张雪莲老师一组,行程较为宽松,虽然有4个学校要跑,但都在石渠县的西片区,学校之间的距离不远。早上八点半出发,我们先去了呷依乡中心小学。学校一共有83位受助学生,除了24位一帮一项目的学生另外需要每人拍三张照片作为项目反馈资料外,其他的只要签字领取就行。我们差不多花了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发放任务。
第二所是西片区寄宿制学校,巧的很,学校校长是我们张雪莲老师的爱人。受助学生一共51人,都是第一次接受我们成长之树的捐助。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在报告厅搞了个隆重的仪式,安排了校长致辞,学生代表发言,主持人还叫我作了我们成长之树组织的介绍。十二点多了,学校几位校长还安排了我们一起用餐。之间,相互介绍了各地的基本情况,收获不小。
下午一点半,我们前往今天的第三所学校:长沙贡玛乡中心校。
途中,经过2013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巴格嘛呢石经墙,蓝天白云下1.6公里长的石径墙看上去非常有特色,我特地下车转了一圈,留了个影。
长沙贡玛乡一共有58位受助学生,是我们这几年一直资助的对象,发放起来比较顺畅。
最后一站是格孟乡中心学校,一共有125位受助学生。我们只能把学生集中在操场上,分几组同时签字,完成发放。
下午五点不到,今天4所学校的发放任务全部完成,比前两天轻松了不少。一路上,张雪莲老师还时不时向我介绍了很多藏族的风土人情,让我见识不少。
至此,我们全部完成了这次石渠的走访发放任务。
4月24日。今天睡了个懒觉,但高反逐渐加重了,恨不得马上离开石渠。中午十一点,降拥拉姆老师送我们往玉树。本想玉树海拔低一点,可能会好受点,但下午一点半到玉树,整个人晕乎乎软绵绵的,也很难受,午饭也没胃口吃,只能在宾馆乖乖休息。只等明天快快回苏。
4月25日。今天早餐过后,七点四十分,宾馆司机送我们到玉树机场。八点五十五分,我们登上了至西宁的班机。幸运的是,从西宁到上海,我们坐上了国产C919飞机,起飞和降落非常平稳,座位设计更加人性化。至此,本次石渠走访任务彻底完成。多年来,我们在石渠共资助了3000多位学生,涉及全部乡镇学校,当地教育局非常重视,配合密切,和我们建立了藏汉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我们这棵成长之树也早已在石渠这样的高原上长得枝繁叶茂,亮丽无比。
撰写人:周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