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走访是成长之树每年走访中的一个,今年有幸参加了这次贵州走访活动。以招募志愿者走访发放的方式是成长之树从创立初以来的发放方式,也是因此我与成长之树结缘的开始。3月30日披星戴月开始了为期5天的行程。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成长之树的走访,如何走?怎么走?我是带着很多疑问的。出发前一周,组织上组织了两次注意事项、走访心理及摄影技巧的培训。活动慢慢变得清晰起来了。分两个地方云南跟贵州,六个小组,我是在施秉-仁怀这条线。
我们组成员有五位志愿者,来自苏州、浙江和上海,借我们组武大大师姐点评,情绪超好的组长,超级NICE妥贴的张师傅,精神饱满热爱生活的武大小师妹,睿智遇事冷静的武大大师姐。
此次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的志愿者,他们或是当地县里助学部门的领导,或是当是乡里的书记,或是村里的村长,或是学校的校长,又或是......他们为我们做驾驶员,为我们带路,为我们做翻译,为我们......我们一个个家庭走访中,是他们默默的付出,保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手头的任务,路线的规划,与走访家庭的联系,突发事件后的及时处理。在当地志愿者的车子轮胎坏了需要更换,在得知需要很长时间,他立马找了附近的同事,继续我们的走访。因突发情况原定当天的行程取消,第二天,在当地志愿者的沟通下我们还是完成了前天留下来的行程。这一件件的突发,原本的计划一变再变,能顺利完成任务,是当地的志愿者给我们的支持,一张张脸已经模糊,印象中的是他们留给我们的背影。


我们此次的任务是48位小朋友家庭的走访(即家庭信息的核实,是否达到资助的条件)及22位小树助学金的发放。我们走访的时间段是双休加上工作日,只有在周六和周日的走访遇到了小朋友本人,工作日都是家长,或是爷爷,或是外祖父,爸爸妈妈的比较少。交谈中,小朋友多的是紧张,家长多的是感谢。触到我的是两个小女孩,一位是扎着两个马尾辫的10岁左右的,当我们询问结束她的家庭情况,让她挑选喜欢的小本子的时候,眼睛突然发光,那道亮光划进了我的心里;另一位是个中学生,需要搭我们车到村里的车站乘班车去学样,在车上当地志愿者问她,回家后干些什么呀,她说喜欢躺着,我当时想不是应该帮家里干些活的吗,后来想想,是呀,十三四岁的年纪就是应该被宠着疼着的呀。突然想起我们组中一位小姐姐说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整个行程中出现最多的话是“谢谢”,借着这两个字表达一下感谢,感谢成长之树给了这样一个平台;感谢当地志愿者的支持;感谢走访志愿者的帮助;感谢孩子们给我们伸出援手的机会。
撰写人:张燕峰
2024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