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树贵州行(2024年3月30日-4月3日)
作者: (江江好)吴月红 发表时间: 2024-04-09 17:03:20 更新时间: 2024-04-17 14:13:56 来源: 站内资源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缘起:

不知何时开始接触成长之树——两三年吧。2023年,我想跟成长之树去走访,因为时间不匹配,没能成行。今年的贵州走访,我很果决,早上知道,得到年假批准后,我完成了出行准备——晚上买机票。

 

走访路途——2024.3.30-3.31:

2024.3.30 走访记录:

跟着成长之树贵州行——贵阳出发,开车三小时左右到施秉县。县政府共青团委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汉族人主要住施秉县城以北,苗族侗族主要聚居在施秉县城以南。

下午三点左右开始,4小时,各种山村小路,走访了4个地方5个学生家庭。山路崎岖,幸好有团委肖老师开车带队,当天晚上近七点完成任务。

下午走访的家庭,县政府都在门口贴了纸头,“农户基本信息卡”和家庭情况等等,是真的困难!
 

第一个家庭:

家徒四壁,我出来后上车,泪奔……近80岁奶奶带着4个娃,其中一个娃还在精神病院……家中的第三个孩子,资助对象,特别内敛,说话声音很小,双手一直背在身后,不抬头……孩子的梦想是“完成学业”!

奶奶近80岁,我们无法和她交流,幸好有本地人带领和翻译,奶奶说,让我们坐下聊,别站着。我四顾左右没看到啥,过了会,奶奶拿来了三个小木凳子。

LBJH0225.JPG

这个家庭,爸爸去世了,妈妈扛不住一个人养一大家子共计6口人的压力,离开了这个家。出来后,经过和工作人员沟通才了解到:如果妈妈还在这个家生活,就算这个家有劳动力,国家政府层面就不会有任何救济金。现在,因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了,这个家才符合救济的标准。每个月,每个孩子和老人被补助1000元左右。

 

第二个家庭:

58岁腿脚残废的爸爸和55岁患有慢性病的妈妈,带着10岁的女儿。女儿很懂事,干净利落,麻花辫都是自己梳的。女孩上头有个姐姐,嫁到江苏去了,所以一家只是三口人。父母亲都不能全职外出务工,务农的年收入2000元,杯水车薪。

SQQV9837.JPG
 

第三个家庭

孩子的妈妈原本住家照顾公公和三个孩子,去年不幸车祸离开。爸爸本来在外地打工,为了能照顾孩子们回家了,也没稳定收入,打打临工。爸爸说,孩子学习好(三好生,副班长)、要强,去年因为妈妈的事,影响了孩子挺多,所以他也是为了孩子们现在不出门打工了。

 

第四个家庭:

这是高三的学生,住校不在家。成绩超级优秀,满墙的奖状。

爸爸身体外观看没什么问题。爸爸说,他身体有毛病却查不出啥毛病。打开话茬后,他说,他也渴望上初中,当时他自己的父亲没能力让他继续上学,小学毕业就辍学了……现在,老婆带着二女儿去浙江打工,来养活这个家庭。

 

第五个家庭:

奶奶带着初二的姐姐和六年级的弟弟生活。奶奶说,姐姐五岁、弟弟三岁时他们的母亲离世,奶奶一手把孩子们拉扯到现在。爸爸在外务工,但因奶奶身体不好经常回家。我们进门的时候,看到了女孩在炒菜。最原始的炉子:下面放柴火,上面铁锅炖,满屋子浓烟。男孩指着桌面的辣子鸡块说,这是他烧的。原来,他是四年级开始学烧饭,阳光小男孩。

IMG_7174.jpg
 

2024.3.31 走访记录:

今天任务,走访14个孩子家庭,任务艰巨!走访完毕11家,去龙塘村的村路上,大约16点左右,发生了交通事故,我脖子抬不起来了。在镇派出所警察的帮助下和本地姚老师同学的爱心接力下,我们被送回了施秉县人民医院做检查。辛苦张宏同学和姚老师,在村口的路上等拖车等到晚上9点,也很辛苦!

今天走访的学生家庭大部分都是很困难的家庭,或爸爸因故去世,妈妈改嫁,剩下爷爷奶奶带孩子们,或爸爸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妈妈又残疾或受伤同样失去劳动能力,都有3个或4个娃,务农一年收入2000元。

在山村,爸爸是一家之主,也是一家的主劳动力。如果爸爸赚不了钱,基本这个家基本就很难维系。妈妈的能力,很难撑得起来6口之家的生活。其中一个家庭的妈妈,让我印象深刻!家中有三个孩子,2018年爸爸脑血栓后无法外出打工,妈妈去工地打零工,可是在建筑工地不慎摔下来,腰椎断了……从此,家里变成困难户。她在哭,我也没忍住,边哭边说(´;︵;`)。

 

发放路途——2024.4.2:

先后顺序(先去最远的中学,再回市里就近的中学),路途安排挺好的,做个总结:

我们先跟着林阁中学副校李老师,去实地走访困难学生的家庭,再跟着李校长去林阁中学去发放助学款。这所学校是2023年中考第一的中学!李校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在关心困难学生,真是爱心大接力。

然后我们去了喜头中学,是一所初中(中考录取率60%+,比市平均50%高一点),操场超级好,全校学生住宿,全校免宿舍费,因为政府给学校造的楼。在潘副校长的热情邀请下,我们到教工食堂吃午饭。饭后,我看到学生们在自助打菜吃饭。潘校长说,之前不是自助,一直有各种理由的浪费。改了自助餐后,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食量来取餐。刚开始,还有监督人员在教辅,孩子们形成习惯后,现在都不需要监督的。潘校长继续说:“还是需要把自由给孩子,孩子们自我管理得也挺好的!”我特别喜欢学校教学楼上挂的横幅文字:以人性哺育人性,凭人格塑造人格。用人心换取人心,靠人才培养人才。”

抵达仁怀八中,我最喜欢的标语,源于陶行知:“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德育处办公室内,应急事件处理流程板子,赞!在校德育处,完成了助学款的发放。

最后一站来到仁怀一中,很有礼貌的孩子们,见面就被喊老师好。是一所高中,一个年级22-24个班级,诺大的校园,建筑很大很新!其中一个学生收到助学金时,满嘴说着谢谢!

 

复盘——2024.4.3:

2024.4.3 大家坐下来一起总结此次贵州行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点。

 

我眼中的成长之树:

成长之树,总部在苏州新区的全国性义工组织,帮扶对象是在籍在读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一对一每年捐助金额标准:小学生一年800元,初中生1000元,高中生1200元。

成长之树,成立11年,现在形成了比较好的闭环是:愿意捐资助学的人,不一定有空来现场。愿意自费来现场的义工,可以花钱、花时间做走访、查实家庭困难情况的属实性。发放助学款一般都在该生就读的学校完成,且在校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助学金的发放。孩子在收到助学款后,会签字确认,在校老师会见证这个助学款发放的过程,最后签字并盖上学校的红印章,以证明孩子们的确亲自拿到助学款。这让不能来现场的捐资人更信任成长之树,因为所有助学款的确是实实在在抵达了孩子们手中。

写在最后,感恩这次成长之树贵州行的小伙伴们。张宏,全程司机,很辛苦。大家走在路上,总归会有磕磕绊绊。我虽然受了点伤,没大碍。

            

撰写人:徐雪萍

报告日期:2024.4.7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成长之树官方网站版权声明

成长之树官方网站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凡注明信息来源为站内资源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成长之树官方网站所有;

凡注明信息来源为站外资源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成长之树官方网站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