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树,让爱跨越山河(2024年3月30日-4月3日)
作者: (江江好)吴月红 发表时间: 2024-04-08 17:02:58 更新时间: 2024-04-17 14:14:18 来源: 站内资源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资助人的钱匹配到每一个孩子,学生的学习情况匹配到每一个资助人,真正的“一对一资助”......三年前,就听闻有苏州成长之树公益助学中心,这个“靠谱”的组织,之后就默默的关注着。之后因疫情,加之我本人也参与了其他的公益志愿服务工作,一直犹豫是否要报名参加成长之树的走访工作。

1.jpg
直至2024年3月30日,方有幸与成长之树的志愿者崔云、朱荣江、以及来自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的爱心人士陆鹏程同行,携手跨越2000多公里,从苏州奔赴贵州开展为期5天的“一对一”助学金发放活动。有了第一次的“大树+小树”的共同成长。

2.jpg

这次走访的目的地是赫章县,赫章县位于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区,境内群山环抱,群山环绕。坐落在一片深山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身感知,或许永远无法了解困境学生艰苦的求学之境。

赫章线走访小组从30日早晨5点出发,辗转奔波于下午5时抵达赫章。未及休整,就在条线组长崔云的带领下开始布置安排接下来几天的发放准备工作。按照要求四人将所有待发放的助学金及给孩子们的一封信装进成长之树专属信封,一一对应填写编号。当一切准备就绪,夜已深。累并快乐着,内心充满期待!

3.jpg
4.jpg
翌日清晨,我们前往对应的学校进行发放工作。驱车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到达第一站。前来领取助学金的学生和家长早已等待多时,满眼期待。当崔云组长跟学生们打招呼问及大家是否都知道成长之树?之前是否领过成长之树助学金?孩子们齐声回应知道的时候,我还是有被震撼到。

5.jpg
6.jpg
在赫章这个地方,成长之树坚持做了十年。“十年”“每一个孩子”“亲手”,这几个词单独来看不过如此,出现在一个语境里,就感到一股使命感、一种信念坚守的伟大。

7.jpg
8.jpg

虽然大多孩子穿戴整齐,干净整洁。依然有很多孩子的衣服破烂不堪,不由让人心生酸楚。老师告诉我,很多孩子的衣物都是依靠爱心人士捐赠。苦难本身并不值得歌颂,很多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个现象。只有希望和坚持才能让我们走向光明。

9.jpg
10.jpg

我们看到了山区老师们的淳朴、热情和负责。流程井然有序,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庞,开心地说谢谢,孩子们乖巧地让人心疼。“一对一助学”、“资助学生信息收集”、“现金发放到位”。确保助学金公正合理,发放到位。

我们往返四所学校,发放了500多名学生的助学款。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驱车盘旋在陡险狭窄、急转起伏的山路上,不免让人胆战心惊!可想而知在没有修公路之前,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是多么的艰辛。

11.jpg
在随后的家访中,我再一次被深深地触动。虽然我也出身农村,觉得自己小时候也受过不少苦,但这些年在城市待久了,过着衣食无忧生活,加上偶尔回老家,觉得家乡农户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觉得我们的困境学生的家境应该也不过如此。

12.jpg
13.jpg

然而,只有在电影电视里才得一见的画面:风一吹好象就要坍塌的歪歪歪斜斜的土屋,屋里是黑乎乎的木头屋顶、厨房里是黑乎乎的锅灶......有些家庭孩子特别多,很多都是单亲家庭,或者家庭主要劳动力患病导致家庭困难。山区多数孩子只有老人留守照顾,土豆是全家一日三餐的主食。

爷爷奶奶省吃俭用、衣衫褴褛,鞋破露脚趾,只为勉强维持孩子的学业。唯有墙上一张张奖状,标记着孩子们不向多舛的命运屈服,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4.jpg
跨越2000多公里。五天翻山越岭900多公里,为687名学生发放了助学金,一次次被治愈、一次次被感动,于我个人而言,何尝不是一场修行!用成长之树的一句话来表达:感谢孩子给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

撰写人:乔靖萍

走访日期:2024年3月30日-4月3日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成长之树官方网站版权声明

成长之树官方网站所发布信息由原创信息、转载信息构成;

凡注明信息来源为站内资源的信息为本站原创信息,其版权为成长之树官方网站所有;

凡注明信息来源为站外资源的信息为本站转载信息,成长之树官方网站不对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真实性负责;